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當執政者漠視與拒絕對話,警察局被包圍就只是個開始而已



為了避免台灣文明倒退到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血債血還的野蠻鬥爭,我必須提出一個善意的提醒,這是一個對當今愚蠢的馬政府與核心決策官員的善意規勸。

面對太陽花學運獲得廣大公民的支持,馬政府團隊卻一路刻意漠視、抹黑、流血鎮壓,拒絕與學生對話,甚至學運結束後,撕毀承諾,仍繼續對學運參與者及國會議長落狠話,羅織罪名,進行司法追殺。

這樣不知檢討、將學生視為敵人的政府,無疑的是為台灣未來埋下不安的社會變數。
現在還躲在盾牌與警棍後面的政府高官,無疑的也為自己埋下人身安全的危險因子。

請執政者要記得,野蠻力量從古到今,永遠都存在每一個文明社會當中,
激起了野蠻力量,讓野蠻力量戰勝文明傾巢而出,執政者自己必須負完全的責任。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所不樂見的。但不幸的是,歷史似乎就會如永劫回歸(eternal return)般的出現。

1961年的非洲,一位從沒開過槍,沒當過兵,沒打過仗,在約翰尼斯堡開律師事務所,一向堅持在國家議會體制內及司法法庭上為人民向政府爭取平等與民主權利的律師曼德拉,在當時的政府堅拒與他們對話,也不理會他們的不滿,甚至血腥鎮壓黑人抗議活動後,認為:
"When a man is denied the right to live the life he believes in, he has no choice but to become an outlaw" (當一個人堅信的生活方式被否定,他將別無選擇的變成暴民) - Nelson Mandela

曼德拉1961年在ANC(非洲人民議會黨)之外組織了武裝組織「民族之矛」,開始透過地下游擊戰,以暴力破壞方式對抗南非政府。這位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曼德拉,後來與白人和解,並選上了南非總統,當晚年被問到武裝對抗的過往,毫不避諱的表示,是否要用非常手段進逼,決策要視情況而定,「人不能老是挨打,受夠了就要反擊。」
曼德拉一直到他總統卸任九年之後的2008年,才被美國政府從恐怖主義觀察名單中移除,曼德拉2013年12月5日逝世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甚至下令政府機關降半旗致哀,並盛讚曼德拉為人類歷史的英雄

台灣某些人是否已經到了「受夠了就要反擊」的程度?執政者做每一步決策時,都要去檢討審視,不要輕忽被壓迫者,更不要高估了自己而去蠻幹。記得!你們遲早都會有下台的一天。

我從學運前後的指標事件進展,來看公民們「堅信的生活方式」,是否已經被否定:

1. 3月24日,當天政府下令以上千名警力血腥鎮壓驅離在行政院內外手無寸鐵的和平抗議學生,政府認為沒有道歉的必要。
2. 3月30日,五十萬黑衫軍民眾和平上凱道抗議黑箱服貿,活動前後得不到馬英九與江宜樺正面回應,甚至睜眼說瞎話,污指該活動只有11.6萬人參加,這種說法同時刺激惹惱了和平理性上街表達意見的公民與學生。
3. 4月6日,學生獲得立法院長王金平釋出善意,承諾先立法後審查,但隨即馬主席又在4/10學生退出立法院後,對王金平提起上訴,讓學生感覺馬英九陰險權謀,沒誠意解決問題,他不接納同黨院長做出的承諾,要繼續他與學生的戰鬥,及與王金平間的黨內鬥爭。
4. 4月8日,學運領袖釋出善意,即將退場之際,自法務部長以降,都以司法要挾參與學運的同學,無視執政黨在立法院違法在先,竟對公民不服從運動,開始進行司法起訴及追殺。
5. 4月9日,逕行廢止蔡丁貴教授「公投盟」的合法集會遊行申請,並放話不惜違法違憲,也不許可公投盟往後的集會遊行申請。並在4月11日違反承諾驅離立法院前的公投盟,此舉引發台北市中正一分局被網路上號召的自發民眾包圍的事件。

綜合以上五點,很不幸的,我認為台灣這股野蠻的力量,也就是曼德拉當年所講的"outlaw",已經被執政者自己點燃了火苗,或將一發不可收拾。
警察局被包圍可能只是「執政者的自大」所點燃的第一個引信,接下來或許馬政府要害怕的會是各種化整為零的反擊行動。我忽然意識到1961年代,曼德拉被迫選擇一條他這個文人律師不得不採取的武裝抗暴手段的時空環境,已被台灣無知無能又愚蠢賴皮的馬政府給營造起來了。

這潘朵拉的盒子一旦在台灣被打開,台灣的文明進程將會被野蠻力量蒙上一股陰影。
這絕非我們所樂見,雖然長期不一定不好,但短期內也非台灣之福。
馬政府應懸崖勒馬,與公民和解,回頭是岸。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法辦學運 - 羅瑩雪一套法律兩套標準的官場嘴臉

太陽花學運準備退場之際,擔任法務部長的羅瑩雪開始仗著她的身份,公開對學生要面對的法律問題,向媒體與檢調系統下指導棋。

「羅瑩雪上午受訪表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中華民國只有一套法律,並非對於學生或非學生有不同的法律。學校都很愛護學生,但是愛護學生,也要教育學生,要讓他們懂法律,不要讓他們誤以為學生就是特權階級。」 (中央社 2014-4-8)

同一天,面對前檢察總長被判刑,竟可以回任最高檢查署主任檢察官,法務部長羅瑩雪卻表示,「黃世銘案未經三審定讞,衡情論法,回任最高檢主任沒問題,若立委有疑慮,會再詳細解釋。」(自由時報 2014-4-8)

面對黃世銘與面對學生,羅瑩雪有她獨特的一套法律兩套標準,對黃世銘,她要「衡情論法,為黃世銘對立委們詳細解釋」,對學運的學生,她卻「要讓他們懂法律,不要讓他們誤以為學生就是特權階級。」

我一直在觀察羅瑩雪這位法務部長的言行,2006年以前,她主要在民間從事法律專業服務,在2006年之後,羅瑩雪進入政府單位服務,開始6年內如直升機般垂直起飛的黃金仕途。

羅瑩雪的升官之路,開始於一場「漂亮的」敗訴經驗,2006年馬英九市長特別費案爆發,羅瑩雪擔任市長秘書余文的辯護律師,她的當事人余文最後被判刑定讞,入獄服刑。從那個訴訟案之後,她一路由市政府升到總統府,6年之內由一個市政顧問快速升到中華民國法務部長。(請參考本文附上的羅瑩雪經歷摘要)

擔任辯護律師,讓當事人被判刑,自己還可以靠這項經歷升官的,這種經歷雖不是絕無僅有,但也足夠讓世人非議,必將在歷史上傳為一項笑談。

從羅瑩雪這位法務部長的言行作為,我可以大膽的下結論:
羅瑩雪心中的法律標準只有一套:  「法律遇到馬英九就要會轉彎。千錯萬錯,只有馬英九永遠不會錯!」她就靠這樣的具體作為與實踐,就能仕途順遂,你能要她不信這一套嗎!?


羅瑩雪扶搖直上的從政經歷摘要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2013/9 - present  法務部部長
2011/2 - 2013/9  行政院政務委員(以政務委員身分主持法案審查及跨部會重大事項協商)
                           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2013/8 - 2013/9 兼福建省政府委員並為主席)
2009 - 2011   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7 - 2010   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2006   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爆發時,羅瑩雪擔任市長秘書余文的辯護律師
           (余文於2007年4月24日判刑定讞,入獄服刑)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太陽花學運)美國的台灣留學生如何制裁馬政府的海外監控

我看到台灣留美學生的留言訊息,敘述馬政府在某些地區的駐美經濟文化辦事處,尤其明指「紐約經文處」,邀集紐約地區各校台灣同學會幹部參加聚會,並要求他們提供在海外聲援國內學運學生的名單。

這種白色恐怖時代的做法,在2014年竟然還發生,令人匪夷所思。
接下來呢!? 海外黑名單又要回來了嗎?

為了反制國民黨政府正在進行的海外白色恐怖,同學們可以採取美國民主法治國家的做法反制國民黨政府。讓這些為虎作倀之人,往後進出美國海關時,被美國政府脫衣脫褲翻箱倒櫃檢查,甚至直接遣送回國。

具體反制與自我保護的做法如下:

1. 具體留下駐美經濟文化辦事處與你的通聯記錄與聯絡人姓名
2. 參與會議的錄音記錄
3. 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網站,檢舉台灣政府海外情報搜集,向FBI舉報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在美國國土進行違法的海外情報搜集,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與校園學生的安全與隱私,請FBI Counterintelligence部門進行調查、蒐證與處理。(檢舉網站 http://www.fbi.gov/contact-us   進入網站後,選取右邊的field office website,檢舉事項: Counterintelligence)

祝  各位海外留學生平安

恭喜205位被起訴的學運同學,你的履歷獲得國家認證加分

馬英九與江宜樺面對學生,不思出面解決問題,繼續用骯髒的手段打壓學運。但這些手段,不止沒用,弄巧成拙,甚至為參與學運的學生加分。

這篇文章獻給即將邁向未來,走向國際的優秀學運同學們,如何寫一份精彩的學運履歷指引。

千萬不要害怕這些政府的起訴恐嚇,你們勇敢的做正確的事,你捍衛的價值是先進國家所捍衛的人類普世價值。我們用全球的觀點來看,這些馬政府的起訴不止不會是你的一個汙點,甚至是你邁向未來的一顆政府認證的領導者勳章!

若你未來要申請歐美一流研究所,除了你的在校成績與學經歷證明外,請附上以下太陽花學運相關的Essay及補充資料,這將會是一份可以讓你在各國名校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的耀眼經歷:

1. Mission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aiwan's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太陽花學運的主旨與發起背景)
2. My role & responsibilitie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is Student Movement
(我在學運中的角色、責任、與個人貢獻)
3. Personal and social impact of this student movement
(太陽花學運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4. Indictment made against me filed by Taiwan's Public Prosecutor
(台灣檢察官對我的起訴書)
5. Lesson learned & pers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lan
(所學得經驗與個人領導能力發展計劃)
6. Reference: press coverage in global media (source: Washington Post/New York Times/BBC/CNN)
(參考資料: 關於太陽花學運的全球媒體報導)
7.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s from congresswoman/congressman/government officials/ professors
(推薦函: 立法委員,政府官員,教授)

有什麼比在年輕時候,敢於衝撞體制,捍衛民主價值,並且撼動政府採取法律手段對付學生,更能彰顯你的領導潛力與個人核心價值!

把英文讀好,把申請資料寫好,考好托福、GRE、GMAT,學運結束後,要先進入社會工作或直接出國進修都可以,不要放過他們,之後回來再跟這國家的不公不義繼續奮戰下去!

學生加油!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民進黨「大人們」的戰場在哪裡?

民進黨「大人們」的戰場在哪裡?

318太陽花學運進入第12天,很明顯的,立法院那邊的戰場是學生的。你們插不上手,也不應該插手。民進黨公職們,這一週在立法院現場提供了道義上的支援與協助。民眾與學生會感謝這些情義相挺!

但我還是要問問台灣最大反對黨,除了守門與提供支援,你們自己的戰場在哪裡?
不止廣大民眾焦慮的等著看你們表現,學生們也在看你們知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等12天了,你們「大人們」還搞不清楚一個反對黨可以做什麼?我直接來給些建議比較快。

1. 把立法院與立院週邊戰場留給全國的學生們,讓那邊的場面單純化。民進黨的大人們請自己選個地方佔領,另闢第二戰場。分進合擊,分散警察的打擊力量,又可就近串連提供支援。
2. 民進黨應該集結反服貿,反核,獨立建國,嗆馬英九,... etc. 種種多元的反對意見。集結你們的大人們到第二戰場,一方面避免模糊學運的焦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大膽的拿出你們自己的各種政黨與競選旗幟,因為,那是你們自己的場子,你們不用看學生臉色,要怎麼做,隨便你們政黨與民間社團自由發揮。
3. 今晚330活動時間結束,你們這些老骨頭大人們自己的佔領行動就應該要開始。他們學生要回立法院,你們這些大人們,是要回家睡覺去,還是要派一個有勇有謀的領導人出來,決定一下要帶你們往哪裡去?

學生加油!民進黨你們也要自己看著辦!

330上凱道反服貿前的省思(我想拆了你們的大舞台)

330上凱道反服貿前的省思(我想拆了你們的大舞台)

330反服貿遊行,我仍會去情義相挺。雖然這樣的遊行,這幾年變成數人頭的嘉年華,沒有產生什麼作用。讓這些活動沒有產生執政者壓力與改變的,不是執政者本身的因素而已,過去主辦這些遊行的政黨與社會團體,該負最大的責任。

主辦團體自己害怕,自己不敢衝撞,所以執政者在家看電視,根本也不怕你。
你遊行,馬英九出去外縣市郊遊睡覺。
這些失敗的凱道活動的罪魁禍首,是凱道上的那個大舞台。

凱道的大舞台,阻擋了示威群眾向前施壓的路線。
凱道的大舞台,在執政者前面自己先拉起了撤退封鎖線。
凱道的大舞台,成了政治人物與藝人演講唱歌與群眾互相取暖的秀場。
凱道的大舞台,讓群眾的意志薄弱,讓哈欠連連的群眾相約離去。

當你們開始在舞台上唱歌,我懶得理你,我走去桃源街吃牛肉麵就好了。

今天出發去凱道前,我又看到了凱道的大舞台正在趕工搭建。
我真恨不得在遊行前先去拆了這個大舞台。群眾挺這些團體而走出來,要的是果斷的行動,不是聽你們唱歌與發牢騷。我們上街頭前,已經在電視及網路前面聽夠了。請閉嘴,只要告訴我們出來要用雙腳走到哪裡向政府施壓就好了。

在凱道的示威現場,我們需要的是「前進指揮所」!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從「你是不是民進黨」反映出的台灣腦殘現象


從「你是不是民進黨」反映出的台灣腦殘現象  (作者: 鐵平 tipping888)

反黑箱服貿學運中,有一群人在網路上散佈林飛帆與陳為廷是民進黨的起底文章。有一群人,也忙著拿出證據反駁說林飛帆與陳為廷不是民進黨。不論散佈的人,或是反駁的人,都是過去威權教育下,台灣人民權利被長期剝奪與限縮的受害者,長久下來,腦部部分知覺功能受損,尚未恢復正常,因此我稱之為排斥政治討論與參與的「腦殘現象」。

威權統治時期,獨裁的國民黨政權為牢牢抓住政權,用高壓統治手段,造成一般人民害怕與遠離政治。將「政治」這個關於影響政府政策與行動有關的行為,變成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負面詞彙。(Definition of Politics: “activities that relate to influencing the actions and policies of a government or getting and keeping power in a government”)

在一般人民被教育成對政治要儘量迴避的反智氛圍下,當政者的家人與子女卻伺機大舉參與台灣政治,若政治那麼骯髒,為什麼馬英九、連勝文、郝龍斌、朱立倫等國民黨第二代要積極參與政治?因為他們家人長期享受著掌握黨政權力與影響政策所獲得的好處。因此造成了台灣大量「政治世襲」與「權貴政治」的現象。他們把一般台灣人民遠遠的推離政治圈,卻把自己人拼命的拉進政治圈,以利繼續世襲享受掌控政府決策權力獲得的好處。若是台灣人無法自我突破這個思想的枷鎖,迴避政治討論,逃避政治參與,台灣將永遠牢牢的在國民黨的掌握之下。

林飛帆、陳為廷雖然不是民進黨,但即使是又怎樣!? So What?
有人說這很政治,活動不單純!So What? 跟政策有關的事,本來就是政治。不然你說是什麼?
民眾腦袋裡為什麼要自動將「政治」這個功能disable 關掉?
錯誤的自我認知撇清了政治,自己就會比較乾淨,比較高尚,這就是社會運動領袖與一般台灣民眾都必須積極自我療癒的腦殘現象。

你要了解的是,人們提出的訴求與主張,是不是你期待的政策,這些都跟人民自身權利息息相關:
-       反對黑箱服貿,建立監督機制,是否對民眾有利
-       反對大埔拆遷,主張土地正義,是否對民眾有利
-       反對媒體壟斷,捍衛新聞自由,是否對民眾有利

若有人散播與想要刻意影射什麼,其實反映出的是他自身視野與判斷力的缺陷。
為什麼主張社會公義的人,不能是民進黨員? (或不能是國民黨員?)
為什麼反對服貿的人,不能主張台灣獨立? (或不能主張中國統一?)
為什麼你必須要是國民黨員,或無黨無派,才能提出政治主張?
若你希望在現有體制內改革,為什麼不加入民進黨或國民黨?若你都不喜歡,為什麼不成立新政黨?

這是我希望這世代青年人可以集體超越的問題。思想上超越了這個層次,新世代的青年也可迅速推倒上一個世代,取得未來台灣政治與經濟的發言權與主導權。

(這時候,你回頭來看以下連結的這段影片,會覺得這世代的台灣青年學生可以公開講得這麼從容自在,就與柯林頓、歐巴馬或美國一般民眾討論政治、談論金恩時,一樣輕鬆自然,真是可愛。 大家更應該呵護台灣這樣自由開放的民主環境給下一代。)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青年同學們,不要理那些自以為是的台灣公道主

反黑箱服貿的青年同學們,不要理那些自以為是的台灣公道主

青年同學們,台灣是個姑息養奸的社會,會姑息養奸的人,他們本質上幾乎都是好人,他們可能是你的街坊鄰居或親朋好友。有人因為在威權體制下的陰影,終其一生在政府前面自己就自動矮了一節,有人因為過去黨國奴化教育的成功,因此,讓他們自然而然的面對政府就以為要溫良恭儉讓,這些人不知不覺都變成了姑息養奸的罪人。這些姑息養奸的人,世故有禮,拘泥於小節,但就是缺了明辨大是大非的大智慧,缺了堅持做正確事情的大無畏勇氣。

這也正是造成今天大學生必須要上街頭衝撞政府反對服貿,才能讓台灣變得更好的原因。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造成今天台灣的大學生需要挺身出來佔領政府,流血流汗,政府是元兇,那些社會上姑息養奸的大人,也是幫兇。所以,你不用聽他們的。

你們這五天的立法院占領行動,做得非常好,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佔領立法院的行動非常成功。但是,在連續兩天被江宜樺及馬英九公然說謊耍無賴後,進一步升高衝突,開闢新戰場佔領行政院的行動,是理所當然的聰明之舉,策畫非常周詳,一次就成功,證明了你們是有智慧的行動派。但我也知道,昨晚同學們被驅離行政院後,除了無法成功佔住據點有些失望外,行動中有些同學受傷被捕,因此現在還要面對台灣社會某些自以為公道的人,說三道四,批評指教,團隊士氣一定有點低落。

我想告訴你們,你根本不要理會他們的意見。假如你現在會那麼在意那些習慣於向現實妥協的大人意見,你當初根本連站都不該站出來,這個佔領行動根本就不用開始,甚至,我話說得重一點,你根本還不是個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

為什麼這社會絕大部分的民意,強力支持大學生的行動? 正是因為你們大學生的特殊身分。社會上認知的大學生,有相當的知識與思辯能力,更重要的,大學生還沒有像大人一樣,被錯綜複雜的社會與利益關係牽絆,學會向不公義之事低頭認命。從大學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你們習得了普世價值與知識理論,回頭看台灣時,讓你發現了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立法院,做的事情跟你大學裡學到的,完全背道而馳。大學生身邊那些世故的大人們出了社會後,總是被一些無關宏旨的媒體報導與雞毛蒜皮小事,逗得團團轉,活像個幼稚的小學生,搞不清大是大非的方向。因此,台灣才落得空有民主制度的架構,卻享受不到民主的美好果實。所以,你不用理會大人的圓融世故、冷言冷語、說三道四。你們站出來,不用代表台灣那些糊裡糊塗的人民,你代表的是你自己,你代表的是最單純的 – 社會良知。

回到初衷,問自己最初為什麼敢挺身出來?
只要認為這些初衷仍是對的。現況仍沒被扭轉,那就要更大膽、更有智慧的去做。
你們具備的崇高理想性,正是台灣社會迫切需要的。不要理那些怕東怕西,只能癱坐在電視與網路前,小鼻子小眼睛挑一些你們示威抗議過程中犯的小錯,但卻輕易放過政府犯錯,向現實妥協的大人。這些常常自以為扮演公道主角色的人,喜歡小心謹慎的不選邊站,發表兩邊各打五十大板的不負責言論,既討好為惡的當道與既得利益者,又暗自期待對這樣的不公不義噤聲不語,自己有一天也會分到一杯羹。這樣的人,在歐美國家被稱為 – 騎牆派(fence-sitter),因為字面上充滿鄙夷的味道,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被貼上這標籤。在台灣,這樣的人超級多,多到他們自以為這樣的人叫「公道主」。

歷史上,許多可歌可泣讓後人稱頌的故事,都曾流過一些血。
歷史上,許多帶頭衝撞體制的領導者,都曾受傷與被捕入獄。
歷史上,許多迎接黎明曙光前的黑夜,都曾有過短暫的混亂。

決定「反黑箱服貿佔領活動」歷史意義的,不會是過程中雞毛蒜皮的瑕疵,而是你們有沒有把正確的事,堅持做到最後。

謝謝你們為台灣的努力,請不要放棄,繼續加油!



重出江湖

2014/3/24 為了台灣的未來,為了支持台灣青年學生的反黑箱服貿佔領行動,在封筆一年十個月後,決定重出江湖,繼續為台灣奮戰下去。

tipping888 鐵平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蘇貞昌上台,民進黨倒台

  我跟蘇貞昌本人素昧平生,但近年來我對此政治人物多所批評,是站在一個非民進黨、但每一票都投給支持台灣本土力量政黨的立場,實在無法接受由蘇貞昌這個人出來作為台灣本土政治力量的代表。我純粹從蘇貞昌本身的作為、立場與從政表現來批評,與許多熱愛台灣的朋友們討論後發現很多人都有相同想法,對蘇貞昌有這樣負面評價與看法的人,多的不得了。但奇怪的是,身邊挺綠的朋友們一面倒的反對蘇貞昌,但立場偏藍的,或是藍色媒體,幾乎對蘇貞昌都多所肯定! 這到底是怎麼了!?!? (最近只有聽一個朋友說他老爸的票(台南)可能會投蘇貞昌,因為,他爸的黨費是別人繳的!)
  聽說,蘇貞昌這次競選民進黨黨主席聲勢很高,甚至勝券在握,2016可能又要看他再攻總統大位。
  若真如此,鐵平我大概就此跟民進黨說再見!或說,民進黨可能就此跟台灣說再見。我只好轉向鼓吹台灣勢力應該另組一個新政黨。
  我不需要再寫另一篇文章批評蘇貞昌選黨主席,因為,許多讀者來信留言都跟我說,我五年前對這個人的批評文章,套在他現在的表現上,仍舊是歷歷在目,仍舊可以完全適用。


我把過去對蘇貞昌的批評文章列表,請大家投票前好好想一想。
民進黨走不出自己格局的天王 - 蘇貞昌  (發表於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不欣賞蘇貞昌的三個理由 (發表於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
評民進黨初選辯論會候選人個別表現 (發表於2007年3月24日星期六)
民進黨五都敗選,蘇貞昌該負大部份的責任 (發表於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上週519嗆馬大遊行前一天,我跳上一台計程車,一上車就聽司機先生破口大罵,蘇貞昌這個人,連嗆馬遊行自己要走哪一條路線,到最後一刻自己跟幕僚團隊都搞不清楚方向
  我赫然驚覺有必要再次撰文提醒讀者,一個連519上街頭為民不聊生的台灣民眾嗆馬遊行,都找不到自己定位、方向與路線的蘇貞昌,民進黨黨員要是最後選出這樣一個沒有方向感的黨主席掌舵,我只能為這個黨哀怨的預言「蘇貞昌上台,民進黨倒台」這樣無言的結局了。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為何民進黨需要吳榮義 - 一個圈外人的政治觀察




為何民進黨需要吳榮義  - 一個圈外人的政治觀察  (鐵平/tipping888)

    身為一位長期支持台灣主體意識的獨立評論者及非民進黨黨員的身分,對2012年民進黨黨主席選舉,該選出怎樣的黨主席來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有著非常深的期待。在蘇貞昌,蘇煥智,蔡同榮,許信良,吳榮義五位參選人中,我認為,現階段只有吳榮義能夠帶領民進黨大步前進,當聽聞吳榮義要站出來參選民進黨主席的當下,除了與大部份人一樣感到驚訝之外,我更在暮氣沈沈的國內政治中看到了民進黨翻身的希望。我不是黨員,只能從不同的角度讓有投票權的黨員們,能夠深思熟慮後做出智慧的選擇。

1. 腦死的民進黨中央需要睿智但不求總統大位的主席擔任統合者

    此刻的民進黨需要的是吳榮義這樣公正無私的意見統合者,統整各路人馬、黨中央及地方的力量,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收復失土。現在需要的民進黨主席,是一個能幫忙搭好舞台,準備好火砲彈藥,讓優秀黨員去攻城略地拿回政權的人,不是去選一個在舞台上唱獨角戲的黨主席,更不需要一個成天想靠民進黨當跳板直取總統大位的投機者。

    2012敗選後,民進黨黨中央陷入了幾乎腦死的狀態,對美牛議題,油電雙漲,復徵證所稅,失業率高升,物價與房價飛漲,薪資所得倒退,ECFA衝擊,台美關係等牽涉國內民生經濟及區域與國際關係等高度複雜的議題,民進黨黨中央幾乎沒有任何強而有力的領導統合力量,做出明確的決策方向,給國民黨和馬英九迎頭痛擊。眼見馬英九自亂陣腳拼命在失分,但民進黨卻連得分的能力都沒有。非常令人扼腕。

     五位參選人中,只有吳榮義具備處理這樣問題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吳榮義是經濟學家,又長期擔任財經智庫負責人,過去我個人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上,偶而會看到吳榮義自己寫英文文章為台灣立場發聲奮戰,頗有唐吉軻德式的精神,吳榮義博士具備堅定的台灣主體意識,對政經民生問題有深入精準的掌握,又從不汲汲營營於任何政府職位,在歷任各種工作上扮演意見整合者的角色與能力上,普遍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

2. 民進黨需要具備連結本土與國際力量的黨主席

    吳榮義是參選人中唯一具備優異的英語溝通與政策說明能力,具備國際視野的主席人選,他長期在台灣參與各種國際經濟合作組織(APEC, WTO)的運作上擔任協調整合工作,與美、日、歐都能建立良好的對外關係。在擔任證交所、期交所董事長期間,短時間內就能對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做出積極的作為與貢獻。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對國內事務也有相當的歷練。

    蘇貞昌、蘇煥智、許信良等都是本土型的政治人物,他們在選舉能力、群眾魅力、組織派系經營上各有所長,但台灣要突破國共合作,要強化主權獨立,避免一步步被中國併吞,除了台灣國內的力量外,更要尋求美國、日本與歐盟各國友台力量的支持。上次總統大選中,美國力量最後明顯介入挺馬,讓人驚覺,民進黨的主張與這個黨在政黨國際關係的經營上,已經亮起紅燈。更白話的說,新一代的民進黨黨主席不僅要能和庶民對話,還要能在區域政治、國際政治場域中,成為民進黨主張與台灣立場的發聲者與倡議者。要扮演好這樣的角色,想來想去,也只有吳榮義博士具備這樣的優異能力。吳榮義這樣的人能擔任民進黨黨主席,擺在這位子上,馬上顯出民進黨與眾不同,把馬英九這個虛有其表沒有內涵的滑頭政治人物撤底的比下去。

3. 民進黨需要吳榮義,但其他參選人需要民進黨

    五位參選人中,我的觀察是,民進黨現在需要吳榮義這樣的人,但其他參選人確是需要沾附民進黨這塊招牌延續政治生命或更上一層樓。
    
    吳榮義沒有派系,更從沒主動爭取任何公職,沒有更上一層樓的問題。在我的觀察中,他是一個有深度但不愛張揚,具備非常強烈台灣使命感的經濟學家。更嚴格說,我在吳榮義身上看不出一點政治人物的味道,但言談間展露的盡是憂國憂民愛鄉土的使命感。他在民進黨失去政權跌到最谷底的時候才正式加入民進黨,馬上就能號召統合了一群過去的政務官與各界學者,擬出了"台灣國家願景"的整套治國方略,為民進黨重新執政做好扎實的準備工作。(我買了好幾套分送給許多在大選前認為民進黨拿不出治國辦法的友人,都得到很大的肯定,說原來民進黨是有""的,端得出一桌像樣的菜),民進黨此刻很需要吳榮義這樣非典型的人站在黨中央的制高點上,做些吃力不討好的苦工,讓能選舉的民進黨戰將們能夠全力的在地方與中央的各種選舉上往前衝,贏得勝選。 

    因此,要取大位者如蘇貞昌,若真認為自己還有市場與選票魅力,從哪裡跌倒,先從哪裡爬起,下次他應該再戰五都(拜託,下次好好顧好新北市就好了); 蘇煥智再戰五都與立委都很合適; 許信良扮演好黨中央競選操盤的工作非常合適; 蔡同榮認份的扮演好提升台灣媒體整體素質與對美國國會關係的工作。大家做好"幫助"民進黨這個角色的工作,以後大家才有更上層樓的機會。民進黨最不缺的就是一個準備未來要爭大位,要代表派系卡位,或嚷嚷世代交替的主席,若不幸選出這樣的主席,弄出一鍋味道不合的粥,大家以後也別想選了。  民進黨需要吳榮義這樣可以世代整合的主席,一個整合老中青世代、超越派系意見,讓大家可以安心出門跟國民黨打仗的黨主席。


4. 吳榮義能夠與青年對話,經濟訴求能夠吸引企業界與中間選民,擴大民進黨的社會基礎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吳榮義在台大當學生時,就曾創立全台最大的國際學生社團,近40多年來在工商業界默默培養出許多國際經貿管理的優秀人才,直到現在他在年輕人間仍有相當大的個人影響力。吳榮義擔任證交所董事長的各項積極開放、勇於任事的作為,也深受工商業界肯定。他此次參選,更明確提出台灣與中國"兄弟之邦"的主張,展現出吳榮義不是一個偏激狹隘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而是一個可以站在台灣與中國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繁榮的出發點,尋求台灣與中國發展正常友善關係的政黨領導人。這個伸向中國友善的橄欖枝,若能夠獲得民進黨員的認可,可以破解國共兩黨私相授受的一中架構下的魔咒,在平等的基礎上營造台灣與中國另一層次友善關係的良好氛圍,獲得台灣一般經濟利益導向民眾的支持。吳榮義本身理性中道的性格,經濟民生掛帥的思維,與工商業界良好的互動關係,可以在現階段為民進黨擴大社會支持的基礎,降低人民與工商界的疑慮,為民進黨下階段執政建立扎實的社會基礎。


    以上四點政治圈外人的觀察與期許,分享給民進黨與非民進黨員,以及誤投馬英九後生活在無能執政苦難中的台灣人。我們一起幫吳榮義這樣優秀的經濟學者願意參與政治,願意在這困難的時刻跳下來領導民進黨一些溫暖的鼓勵,給民進黨,給我們深愛的台灣一個希望。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李登輝前總統:「台灣要交給你們了! 」

2012總統大選,年邁李登輝前總統的呼喚:「台灣要交給你們了! 」  群眾熱淚盈眶。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分享與短評: 陳星戰-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原文)

今天特別引用這篇12月份[鏡報(The Mirror)]月刊上「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讓台灣人民從不同觀點瞭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們享受中國北京「藩王之禮」背後的思維與動機。也給其他前仆後繼前往中國朝聖"交聘"的藍綠政治人物認知,自己是如何被北京當局佈局算計。

依陳星戰先生此篇文章的推論,除了傳言中的邀請連戰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之外,下一個北京算計的目標就是拉攏代表台灣民意最高機關的立法院長,之後會藉由釣魚台爭議把台灣的軍隊與中國解放軍結合,打擊美日同盟,瓦解保護台灣的國際力量。

本文的一大謬誤與刻意的忽視之處就是  -  台灣的情形與南北朝有很大的不同 - 南北朝雖然分裂分治,但都是屬於"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的極端專制主義"類型。但今日的台灣已經走向民主體制,尊重人類的普世價值,與中國一黨專政的體制大為不同。

台灣人可以好好深思這篇文章背後的意涵,在此時此刻還能透過選舉投票決定自己未來的時候,想想自己是否要選擇一條歷史上南朝「交聘-互市-亡國」的道路

-------------------------------------------------------------------------------------------------



本文出自 [鏡報] 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  作者:  陳星戰

兩岸政治會談不可能一步登天,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開展兩岸立法首長的互訪,這符合現實的需要。面對兩岸共同海洋資源遭外國侵吞,盡快加強兩岸軍事合作,這是兩岸血性軍人的願望。台灣戰略地位固然重要,但不是永恆的,現在是陸促統,將來可能倒過來台促統,所以政治家必須比民眾具前瞻性。
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來臨,一百年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經過浴血奮鬥推翻了滿清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開創了全新的共和時代。這是值得所有中國人以及一切進步人士紀念的日子。在這緬懷先賢偉業的時候,「但悲不見九州同」出現轉機,兩岸關係獲得突破性進展。ECFA已走出合作的第一步,下一步如何走?北京方面的腹稿如何?值得關心兩岸前途的所有人士探討。


北魏「交聘、互市」的啟示

以史為鏡,鑑古知今。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不受注目,卻是最成功、影響中國最深遠的統一例子。

公元439年,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三百年來的戰亂和分裂暫告一段落。北魏統治中國北方長達148年,與南朝形成對峙的局面,史稱南北朝時期。北魏是一個很傑出的朝代,初期也準備以武力統一南朝,北魏發動的「瓜步之戰」極大削弱和動搖了南方政權,其後卻突然放棄了武力統一,改行另一種做法。

北魏力推南北「交聘、互市」。「互市」指南北經貿往來,「交聘」就是雙方官員的互訪。當時的交聘有三大內容:一是處理互市;二是商討交換戰俘,也包括軍事結盟等國家大事;三是進行賦詩酬酢、談辯論難、典禮參訪,甚至比賽騎射等。雙方為了在交聘互動中凌駕對方,無不妙選聘使,以外交辭令進行政治、文化正統的對決。由此產生了不少善辯之士和外交高手,挖掘出不少治國賢士。該高明戰略的「總設計師」是北魏精明的女政治家、漢人馮太后(公元442-490)。

史載雙方對交聘均十分重視,每次皇帝都接見,不少精彩故事為後世所樂道。到了南北朝後期,交聘問難變成例行公事,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務實,也沒有多少敵意了,部份還跑到對方朝廷做官。後來北朝出現短暫的分裂,隋滅周北方重歸統一。隋文帝延續北魏政策,直至南陳極度腐朽,民心北向,才決策統一南朝並作了充分的準備。先發布了一篇很長的檄文,歷數南陳之罪及統一理據,並動用不少人力將檄文抄了30萬份分發給南朝各地。繼而起兵百萬,史載長江北岸東臨東海,西至巴蜀都是隋軍,結果幾乎兵不血刃統一了全國,成為流血最少、統一基礎最堅實的統一範例。

連戰獲「王禮」接待有玄機

據聞,北京認為南北朝這段歷史值得借鑑,才有了2005年舉世矚目的「胡連會」。接待連戰的禮數也大有文章,既成功避開了「矮化」、「貶之為一個省」之說詞,細心分析還可以發現,其中不無隱含大陸對未來兩岸關係的格局、甚或統一後台灣的「定位」。

根據大陸的禮儀制度,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來訪的最高接待規格是:一、中方部長級官員機場接機,但不鋪紅地;二、中方對等官員(元首或政府首腦)在人民大會堂鋪紅地迎接,並檢閱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三、人民大會堂宴請。

連戰登陸的接待規格是:一、部長級(國台辦主任)接機,機場鋪紅地迎接,致歡迎詞及抵步致詞;二、胡錦濤人民大會堂二度鋪紅地迎接;三、中南海胡錦濤家宴連戰。

兩相對比,由於都是中國人,運用中國人的智慧使接待規格達到了最高;尤其中南海家宴,只有美俄兩國總統享受過。這種既區別於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禮儀,又高於一般的接待規格,可喻之為「藩王之禮」。

在「台獨」甚囂塵上的形勢下,連戰敢於逆流而上,破冰登陸,表現了政治家的智慧。因此,傳聞邀請連戰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並非空穴來風。權威人士稱,北京的構想已非一朝一夕,北京的誠意不容懷疑。因此,不管連戰公民身份如何,只要是中國人已經足夠。並進一步解釋,全國政協不少港澳委員仍手持外國護照,因而技術上完全行得通,履行公務外訪也不存在難題,同時可體現「兩岸同屬一中」,若成事最快可在兩年多後的十二屆人大確定。

兩岸立法首長宜先互訪

最近,馬英九接受美聯社專訪,談到兩岸問題時表示:我們並不是要故意拖延政治議題談判。美聯社的報道變成:最快有可能在第二屆任內展開政治會談。引起小風波。

其實,「胡馬會」的條件遠未成熟有目共睹,抱持「不統不獨」的立場,兩岸的政治會談就沒有多少意義。試設想,假如當年尼克遜訪華,要求只談中美聯合抗蘇而不談一中,北京會接受嗎。因此,國台辦主任王毅回應道:「我們不急於和台灣就政治問題舉行會談。」又說:「但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政治對話增進了解、積累共識。」既然兩岸政治會談不能一步登天,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開展兩岸立法首長的互訪,這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和現實的需要。

其次,海基海協兩會首長雖實現了互訪,但爆發的驚濤駭浪證明這種關係的脆弱和不穩定性。江丙坤和陳雲林雖曾擔任過部長級的行政官員,畢竟是以民間身份互訪,「公權力並不充分」。現時居住在大陸的台灣人數以十萬計,雙方的投資數以百億計,這麼龐大的資產雙方都需要有政治保證,海峽兩會政治上難肩負這個責任,兩岸必須有「更重份量」的交往。

第三,兩岸雖然簽定了ECFA,日後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法律問題,甚至雙方現有法律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建立兩岸立法首長的互通渠道,有備無患。

第四,兩岸立法首長的互訪,可帶動民意代表的交流,包括反對派方面也可來個「交聘」互動,唇槍舌劍也比「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要好。況且,不辯論又何來真理,不來往又何來溝通。

第五,兩岸立法首長互訪在技術上比較容易處理,繁文縟節也少,起動容易。

為此,盡快推動兩岸立法首長互訪可說是「天、地、人」的共同要求。

軍方預言台獨大勢已去

與北京公開的態度有異,大陸的政治智囊認為:台獨大勢已去。解放軍戰略家們進一步認為,即使台獨分子上台也不敢搞台獨,當今世界的大氣候沒有台獨的生存空間。至於美國方面,即使玩甚麼把戲也不會支持台獨,就算朝鮮方面出現重大的政治危機,引發中美之間的嚴重對峙(可能性極微),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的定勢。因為中美的共同利益太多、太重要,華爾街不會讓政治家破壞其好事。

大陸軍方智囊認為,不應只盯台獨──這絕非輕敵,而要同時盯一個虎視耽耽的更危險的敵人。軍方相信,日本極有可能上升為中國的主要威脅。日本經濟衰退長達20年仍無解決的辦法,挑起戰爭轉移視並非危言聳聽,日本正一步一步走向這個危險的境地,且看以下事實。

日本今年預算48%靠發行國債填補,國債累積高達11.3萬億美元(80日圓兌1美元),等於24年稅收之和,政府還債能力接近零,但財政開支仍向軍費傾斜。日本已有兩艘準航母,若搭載F- 35B戰機便成真正的航母,還聲言建造核潛艇,打破無核立國原則。日本軍國主義陰魂日益活躍,近年頻頻寄子彈恐嚇中國外交機構,與當年甲午戰爭和侵華戰爭前後恐嚇和行刺中國外交人員如出一轍。日本侵犯中國釣魚島主權和東海經濟水域,與當年侵犯中國東北手法一樣。這表明日本正在進行危險的備戰。切勿忘記,當年列強只有日本制定了滅亡中國的計劃並付諸行動。如若認為中國已相當強大,日本不敢輕舉妄動則極度危險,當年滿清不也是一個龐然大物?北洋艦隊不也強於日本嗎?

面對此形勢,軍方要求將戰略眼光放得更遠,加快發展中遠洋海軍正體現了應有的危機意識,對台獨形勢的正確評估也是源於這一要求。假如中日真的不幸爆發戰爭,台灣若趁機搞獨立,收拾台獨也不過是回師之勞罷了。

至於日本支持台獨,則只會徹底葬送台獨,因為台灣人民不會忘記歷史。 

軍事合作難中有易勿拖

北京提出發展兩岸關係的方針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其核心是先易後難,為此才能打破隔閡,盡快合作,共抗危機。若非人為障礙,「政難經易」應該倒過來。

著名「扁迷」,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美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的新書洩露了天機:「日本十分害怕兩岸攜手合作捍衛釣魚島。」若果真如此,「日本的軍艦、飛機只能乖乖退出東海」。

兩岸軍事合作看起來很困難,尤其雙方處於敵對關係就更困難。但是,歷史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打生打死的雙方軍隊,瞬間握手言和親如手足。面對兩岸共同的海洋資源遭外國侵吞,兩岸應盡快加強軍事合作,共同保衛國家主權和兩岸共同的利益。這也是兩岸血性軍人的願望。

現在陸促統將來台促統

世界恍如萬花筒。南北韓分裂,以前北統南不統,現在是南統北不統。柏林牆,原來是東德築來抗拒西德。後來倒下了,西德人抱怨為東德付出太多,又怕東德人過來搶飯碗,所以倒望這道牆重新起。統一並不那麼寫意。

80年代末,香港GDP是廣東10倍,僅過了20年,廣東倒過來是香港2倍。經常低估中國GDP的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測,五年後中國人均GDP由今年4300美元增至7300美元,國際經濟學界主流認為可達1萬美元,進入準富裕國家行列。再過五年即2020年為2萬美元,達到富裕國水平。實力影響人的思維,民間抱怨對台讓利太多,調侃統一原來是為了吃虧。中央保港政策地方也有微詞,出現所謂「大門開、小門不開」情況。

所以,香港有識之士憂心香港邊緣化,日本有國際視野人士勸誡日本要有是中國十分一的心理準備,台灣應該深思!歷史的示是金融海嘯不會僅一次,台灣畢竟是小經濟體,扁舟如何抗怒海。歐豬四國經濟有難,歐盟表現令人齒冷,與中國援助希臘形成鮮明對照。

台灣的戰略地位固然重要,台灣以此作為政治籌碼很危險,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不是永恆的!相對中國將來的實力尤其軍事實力,台灣戰略地位時移世易只是美國隨時可以放棄的一隻棋子。現在是陸促統,將來可能倒過來台促統,若等到那一天來臨,台灣還有叫價能力嗎?所以政治家必須比民眾具前瞻性,在最有利的時機為自己的選民爭取最大的利益才可稱之為智者。

[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