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李登輝前總統:「台灣要交給你們了! 」

2012總統大選,年邁李登輝前總統的呼喚:「台灣要交給你們了! 」  群眾熱淚盈眶。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分享與短評: 陳星戰-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原文)

今天特別引用這篇12月份[鏡報(The Mirror)]月刊上「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讓台灣人民從不同觀點瞭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們享受中國北京「藩王之禮」背後的思維與動機。也給其他前仆後繼前往中國朝聖"交聘"的藍綠政治人物認知,自己是如何被北京當局佈局算計。

依陳星戰先生此篇文章的推論,除了傳言中的邀請連戰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之外,下一個北京算計的目標就是拉攏代表台灣民意最高機關的立法院長,之後會藉由釣魚台爭議把台灣的軍隊與中國解放軍結合,打擊美日同盟,瓦解保護台灣的國際力量。

本文的一大謬誤與刻意的忽視之處就是  -  台灣的情形與南北朝有很大的不同 - 南北朝雖然分裂分治,但都是屬於"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的極端專制主義"類型。但今日的台灣已經走向民主體制,尊重人類的普世價值,與中國一黨專政的體制大為不同。

台灣人可以好好深思這篇文章背後的意涵,在此時此刻還能透過選舉投票決定自己未來的時候,想想自己是否要選擇一條歷史上南朝「交聘-互市-亡國」的道路

-------------------------------------------------------------------------------------------------



本文出自 [鏡報] 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  作者:  陳星戰

兩岸政治會談不可能一步登天,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開展兩岸立法首長的互訪,這符合現實的需要。面對兩岸共同海洋資源遭外國侵吞,盡快加強兩岸軍事合作,這是兩岸血性軍人的願望。台灣戰略地位固然重要,但不是永恆的,現在是陸促統,將來可能倒過來台促統,所以政治家必須比民眾具前瞻性。
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來臨,一百年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經過浴血奮鬥推翻了滿清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開創了全新的共和時代。這是值得所有中國人以及一切進步人士紀念的日子。在這緬懷先賢偉業的時候,「但悲不見九州同」出現轉機,兩岸關係獲得突破性進展。ECFA已走出合作的第一步,下一步如何走?北京方面的腹稿如何?值得關心兩岸前途的所有人士探討。


北魏「交聘、互市」的啟示

以史為鏡,鑑古知今。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不受注目,卻是最成功、影響中國最深遠的統一例子。

公元439年,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三百年來的戰亂和分裂暫告一段落。北魏統治中國北方長達148年,與南朝形成對峙的局面,史稱南北朝時期。北魏是一個很傑出的朝代,初期也準備以武力統一南朝,北魏發動的「瓜步之戰」極大削弱和動搖了南方政權,其後卻突然放棄了武力統一,改行另一種做法。

北魏力推南北「交聘、互市」。「互市」指南北經貿往來,「交聘」就是雙方官員的互訪。當時的交聘有三大內容:一是處理互市;二是商討交換戰俘,也包括軍事結盟等國家大事;三是進行賦詩酬酢、談辯論難、典禮參訪,甚至比賽騎射等。雙方為了在交聘互動中凌駕對方,無不妙選聘使,以外交辭令進行政治、文化正統的對決。由此產生了不少善辯之士和外交高手,挖掘出不少治國賢士。該高明戰略的「總設計師」是北魏精明的女政治家、漢人馮太后(公元442-490)。

史載雙方對交聘均十分重視,每次皇帝都接見,不少精彩故事為後世所樂道。到了南北朝後期,交聘問難變成例行公事,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務實,也沒有多少敵意了,部份還跑到對方朝廷做官。後來北朝出現短暫的分裂,隋滅周北方重歸統一。隋文帝延續北魏政策,直至南陳極度腐朽,民心北向,才決策統一南朝並作了充分的準備。先發布了一篇很長的檄文,歷數南陳之罪及統一理據,並動用不少人力將檄文抄了30萬份分發給南朝各地。繼而起兵百萬,史載長江北岸東臨東海,西至巴蜀都是隋軍,結果幾乎兵不血刃統一了全國,成為流血最少、統一基礎最堅實的統一範例。

連戰獲「王禮」接待有玄機

據聞,北京認為南北朝這段歷史值得借鑑,才有了2005年舉世矚目的「胡連會」。接待連戰的禮數也大有文章,既成功避開了「矮化」、「貶之為一個省」之說詞,細心分析還可以發現,其中不無隱含大陸對未來兩岸關係的格局、甚或統一後台灣的「定位」。

根據大陸的禮儀制度,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來訪的最高接待規格是:一、中方部長級官員機場接機,但不鋪紅地;二、中方對等官員(元首或政府首腦)在人民大會堂鋪紅地迎接,並檢閱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三、人民大會堂宴請。

連戰登陸的接待規格是:一、部長級(國台辦主任)接機,機場鋪紅地迎接,致歡迎詞及抵步致詞;二、胡錦濤人民大會堂二度鋪紅地迎接;三、中南海胡錦濤家宴連戰。

兩相對比,由於都是中國人,運用中國人的智慧使接待規格達到了最高;尤其中南海家宴,只有美俄兩國總統享受過。這種既區別於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禮儀,又高於一般的接待規格,可喻之為「藩王之禮」。

在「台獨」甚囂塵上的形勢下,連戰敢於逆流而上,破冰登陸,表現了政治家的智慧。因此,傳聞邀請連戰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並非空穴來風。權威人士稱,北京的構想已非一朝一夕,北京的誠意不容懷疑。因此,不管連戰公民身份如何,只要是中國人已經足夠。並進一步解釋,全國政協不少港澳委員仍手持外國護照,因而技術上完全行得通,履行公務外訪也不存在難題,同時可體現「兩岸同屬一中」,若成事最快可在兩年多後的十二屆人大確定。

兩岸立法首長宜先互訪

最近,馬英九接受美聯社專訪,談到兩岸問題時表示:我們並不是要故意拖延政治議題談判。美聯社的報道變成:最快有可能在第二屆任內展開政治會談。引起小風波。

其實,「胡馬會」的條件遠未成熟有目共睹,抱持「不統不獨」的立場,兩岸的政治會談就沒有多少意義。試設想,假如當年尼克遜訪華,要求只談中美聯合抗蘇而不談一中,北京會接受嗎。因此,國台辦主任王毅回應道:「我們不急於和台灣就政治問題舉行會談。」又說:「但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政治對話增進了解、積累共識。」既然兩岸政治會談不能一步登天,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開展兩岸立法首長的互訪,這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和現實的需要。

其次,海基海協兩會首長雖實現了互訪,但爆發的驚濤駭浪證明這種關係的脆弱和不穩定性。江丙坤和陳雲林雖曾擔任過部長級的行政官員,畢竟是以民間身份互訪,「公權力並不充分」。現時居住在大陸的台灣人數以十萬計,雙方的投資數以百億計,這麼龐大的資產雙方都需要有政治保證,海峽兩會政治上難肩負這個責任,兩岸必須有「更重份量」的交往。

第三,兩岸雖然簽定了ECFA,日後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法律問題,甚至雙方現有法律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建立兩岸立法首長的互通渠道,有備無患。

第四,兩岸立法首長的互訪,可帶動民意代表的交流,包括反對派方面也可來個「交聘」互動,唇槍舌劍也比「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要好。況且,不辯論又何來真理,不來往又何來溝通。

第五,兩岸立法首長互訪在技術上比較容易處理,繁文縟節也少,起動容易。

為此,盡快推動兩岸立法首長互訪可說是「天、地、人」的共同要求。

軍方預言台獨大勢已去

與北京公開的態度有異,大陸的政治智囊認為:台獨大勢已去。解放軍戰略家們進一步認為,即使台獨分子上台也不敢搞台獨,當今世界的大氣候沒有台獨的生存空間。至於美國方面,即使玩甚麼把戲也不會支持台獨,就算朝鮮方面出現重大的政治危機,引發中美之間的嚴重對峙(可能性極微),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的定勢。因為中美的共同利益太多、太重要,華爾街不會讓政治家破壞其好事。

大陸軍方智囊認為,不應只盯台獨──這絕非輕敵,而要同時盯一個虎視耽耽的更危險的敵人。軍方相信,日本極有可能上升為中國的主要威脅。日本經濟衰退長達20年仍無解決的辦法,挑起戰爭轉移視並非危言聳聽,日本正一步一步走向這個危險的境地,且看以下事實。

日本今年預算48%靠發行國債填補,國債累積高達11.3萬億美元(80日圓兌1美元),等於24年稅收之和,政府還債能力接近零,但財政開支仍向軍費傾斜。日本已有兩艘準航母,若搭載F- 35B戰機便成真正的航母,還聲言建造核潛艇,打破無核立國原則。日本軍國主義陰魂日益活躍,近年頻頻寄子彈恐嚇中國外交機構,與當年甲午戰爭和侵華戰爭前後恐嚇和行刺中國外交人員如出一轍。日本侵犯中國釣魚島主權和東海經濟水域,與當年侵犯中國東北手法一樣。這表明日本正在進行危險的備戰。切勿忘記,當年列強只有日本制定了滅亡中國的計劃並付諸行動。如若認為中國已相當強大,日本不敢輕舉妄動則極度危險,當年滿清不也是一個龐然大物?北洋艦隊不也強於日本嗎?

面對此形勢,軍方要求將戰略眼光放得更遠,加快發展中遠洋海軍正體現了應有的危機意識,對台獨形勢的正確評估也是源於這一要求。假如中日真的不幸爆發戰爭,台灣若趁機搞獨立,收拾台獨也不過是回師之勞罷了。

至於日本支持台獨,則只會徹底葬送台獨,因為台灣人民不會忘記歷史。 

軍事合作難中有易勿拖

北京提出發展兩岸關係的方針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其核心是先易後難,為此才能打破隔閡,盡快合作,共抗危機。若非人為障礙,「政難經易」應該倒過來。

著名「扁迷」,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美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的新書洩露了天機:「日本十分害怕兩岸攜手合作捍衛釣魚島。」若果真如此,「日本的軍艦、飛機只能乖乖退出東海」。

兩岸軍事合作看起來很困難,尤其雙方處於敵對關係就更困難。但是,歷史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打生打死的雙方軍隊,瞬間握手言和親如手足。面對兩岸共同的海洋資源遭外國侵吞,兩岸應盡快加強軍事合作,共同保衛國家主權和兩岸共同的利益。這也是兩岸血性軍人的願望。

現在陸促統將來台促統

世界恍如萬花筒。南北韓分裂,以前北統南不統,現在是南統北不統。柏林牆,原來是東德築來抗拒西德。後來倒下了,西德人抱怨為東德付出太多,又怕東德人過來搶飯碗,所以倒望這道牆重新起。統一並不那麼寫意。

80年代末,香港GDP是廣東10倍,僅過了20年,廣東倒過來是香港2倍。經常低估中國GDP的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測,五年後中國人均GDP由今年4300美元增至7300美元,國際經濟學界主流認為可達1萬美元,進入準富裕國家行列。再過五年即2020年為2萬美元,達到富裕國水平。實力影響人的思維,民間抱怨對台讓利太多,調侃統一原來是為了吃虧。中央保港政策地方也有微詞,出現所謂「大門開、小門不開」情況。

所以,香港有識之士憂心香港邊緣化,日本有國際視野人士勸誡日本要有是中國十分一的心理準備,台灣應該深思!歷史的示是金融海嘯不會僅一次,台灣畢竟是小經濟體,扁舟如何抗怒海。歐豬四國經濟有難,歐盟表現令人齒冷,與中國援助希臘形成鮮明對照。

台灣的戰略地位固然重要,台灣以此作為政治籌碼很危險,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不是永恆的!相對中國將來的實力尤其軍事實力,台灣戰略地位時移世易只是美國隨時可以放棄的一隻棋子。現在是陸促統,將來可能倒過來台促統,若等到那一天來臨,台灣還有叫價能力嗎?所以政治家必須比民眾具前瞻性,在最有利的時機為自己的選民爭取最大的利益才可稱之為智者。

[鏡報]
-------------------------------------------------------------------------------------------------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民進黨五都敗選,蘇貞昌該負大部份的責任

蘇貞昌不肯屈就再選新台北,硬是要率先在保安宮宣布參選台北市長。
最後逼的在台北市比較有市場,與新北市沒有深厚淵源與耕耘的蔡英文到新北市辛苦奮戰,壞了整個勝選的大局。

若說誰最應該為民進黨此次的敗選負責,除了怪那一顆莫名奇妙的子彈之外,第一個該負責的人就是蘇貞昌。
蘇貞昌為了一己之私,把台灣前途賭下去,葬送了民進黨勝選的契機。

退出蘇貞昌的Facebook粉絲團吧。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美國牛肉進口是場親中反美的陷阱

當國民黨政府宣布大幅開放美國帶骨牛肉與內臟進口台灣,讓我驚覺這真是場精心設計的陷阱,目的是在目前低迷的馬政府支持度下,能夠投下一顆持續加速親中政策的催化劑

透過美國牛肉的大幅開放進口,激化台灣人的反美情緒,讓台灣人把朋友變成敵人,把台灣人的長久以來的思維調整成反美的立場,正可以減緩台灣人對ECFA簽署的反彈力道,並且加速台灣向中國的倚賴與傾斜。

我們極度懷疑馬政府與國安單位主導這場陷阱,政策開放下,結合媒體與名嘴鼓動台灣的反美情緒,做一顆好球給正為了年底勝選短視近利的民進黨發揮。民進黨拿著美國牛肉議題大肆發揮、鼓動反馬的同時,切莫為了選舉,也讓台灣人把美國朋友變成了敵人。

若因為美國牛,台灣人把朋友變成敵人,把敵人視為朋友,這樣豈不中了國民黨的詭計,贏了選舉、輸了台灣,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

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The End of Year 2008

台灣在馬英九的領導下,股市腰斬、外銷出口大幅衰退、失業率飆高、員工放無薪假、達賴不能來台、警察滿街亂打人、國旗不能帶出門、唱片行不准放台灣歌曲、台灣人的地位比不上中國貓熊與陳雲林 ... ...種種荒腔走板的行徑,讓許多台灣人快樂不起來。

台灣還是有很多讓大家可以找到快樂的方式,尤其是當你想像自己家人拿著綠卡與外國籍,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把台灣發生的一切,都當做事不關己、或是一場成功失敗都與我無關的政治實驗 - 就跟大部份國民黨權貴家庭一樣,台灣人還是可以鄉愿地找到一些快樂。

選舉投票前就看穿馬英九真面目的聰明台灣人,看到台灣現在這付慘狀,說真的,雖然表面上還是要表現一下悲天憫人的同情心,但其實心裡多半還是有先見之明的快樂。
因此,「新年快樂!」的祝福,送給那些投票給馬英九而深陷苦海、現在只能靠羞辱陳水扁家人找到些許快樂的可憐台灣人。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論國務機要費案 - 大水庫理論只適用於馬英九?

針對扁案起訴書中的國務機要費案,沒錯,以我個人的標準與,政府的國務機要費及首長特別費,的確不應該這樣花。每一筆錢,都應該清清楚楚的花在公務之上。更不應該以假發票領用經費。

這本來是理所當然的道理!

但是,在馬英九特別費一案中,台灣的各級法官既然可以接受大水庫理論的說法,把進的錢與出的錢搞在一個和稀泥的大水庫裡面(當中還包括盜用公款被發現後,才急急忙忙捐出去給慈善團體與基金會的支出),然後據以判馬英九無罪。以同樣的標準,只要陳水扁能夠證明,他從事政府相關活動,捐做公益,從事外交等等公務總共花的錢,遠超過起訴書中條列的1億零415萬2395元,依照大水庫理論,陳水扁就應該判無罪。

要是法官在國務機要費上,判陳水扁有罪,對照馬英九的特別費處理方式,如此不公不義,沒有公平性,且用兩套標準入人於罪的方式,恐怕台灣人民都應該起來革命抗暴!

此外,國務機要費案,也牽扯到台灣本地會計界長久以來處理的陋習 - 許多會計人員甚至知名會計事務所,針對會計發票收據等,多有蒐集不相關發票報銷費用的習慣,藉以達到會計上節稅的目的。因此,許多企業老闆或家人,出席與企業營運無關的飲宴、與企業營運無關的油費、交通費等等,都會打上統一編號蒐集發票,來報銷費用,某些會計事務所,對這種蒐集發票報帳的會計處理費用,甚至低於誠實記帳的服務費用。這本來就是台灣社會普遍的陋習,應該加以改革,但若因為這種行之有年的陋習,就指控吳淑珍用這些蒐集來的發票報銷國務機要費,跟陳水扁本人侵占國務機要費扯在一起,那就有入人於罪的嫌疑了。

若國稅局以清查國務機要費發票報銷費用的標準,一筆一筆資料來清查台灣的中小企業,大概100家的公司行號裡面有99家的會計人員與負責人都會有違法的問題。

若馬英九的大水庫理論講得通,那陳水扁只要證明他花在公務上的錢超過那一億四百多萬,那陳水扁就應該無罪。不然,法官應該就本案之處理原則,對馬英九特別費案重啟調查審判,將陳水扁與馬英九一起判刑,這樣才能彰顯司法公平與正義的精神。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龍潭購地案的疑問(2) - 辜成允的證人角色





我整理了一下資料,各位可以從以下圖表資料,從六點鐘方向開始,順時鐘依序看看龍潭購地案中辜成允先生與各種事件的關係,包含了 - 人、事、時、地等面向。

這些事件之間的關係,我本身沒有定見,只有許多的好奇心,好奇像辜成允這樣的證人角色是不是有可信度,夾在台灣與中國特殊的關係當中,對台灣前總統做指控是不是妥當,是不是有證據能力。

若一個證人為了80幾億的債務,可以拿出佣金行賄官員,那麼,為了他在中國更加龐大的投資與潛在利益,會怎麼樣配合對方政府的動作? 我很好奇一個企業家的decision making會是什麼? 這的確值得我去進一步探討,也值得許多人深思。

這就留給各位思考與評斷,或給有國家公權力可以調查的人來查看看這中間有沒有因果關聯的關係與證據。

龍潭購地案的疑問(1) - 辜成允的證人角色

扁案起訴書中,個人發現辜成允先生的證人角色讓我感到研究的興趣。

據起訴書中所述, 特偵組在2008/10/20, 11/5, 11/14有訊問辜成允的紀錄。

"證人辜成允於97年11月5日及同年11月14日二次在本署特偵組偵查中具結證稱:「不可能給陳水扁、吳淑珍二人政治獻金,我給的4億元是佣金,因為我已經有新臺幣55億元的個人保證及30億的私人借款無法償還,如果這個財務問題無法解決,則合計250億的財務問題就會崩盤,則辜家就破產,所以這個4億是佣金,是希望可以穩住達裕公司的財務,我們才有可能去解決其他債務,所以不是政治獻金。2004年總統選舉時,我有給國民黨政治獻金,但是沒有給陳水扁,陳水扁也沒有透過任何管道要求政治獻金」等語,有上述辜成允筆錄及刑事陳報狀3份附卷可稽。"

辜成允一口咬死給吳淑珍的是佣金,不是政治獻金。為什麼!?
從整個龍潭購地案起訴書中(若起訴書可信的話),可以看出此案最大的獲益者是辜成允先生,因為他才花了4億土地仲介佣金就解決了250億的財務問題,也解決了辜家破產的危機。

幫了辜成允家族大忙的吳淑珍,為什麼到頭來被辜成允回頭咬死說是佣金,不是政治獻金? 莫非後面還有更大的利益驅使?

最近,在扁案之外,我注意到幾則這樣一則來自中國廣西的消息:

[2008-12-06]台泥進軍中國佈局華南短短3年時間,斥資近500億於廣東、廣西及福建三廠,再加上台灣三廠,總產能高達3460萬公噸,穩居華南第一大及中國第6大地位,昨日廣西貴港廠的竣工典禮,宣告台泥中國布局已完成一期目標,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 ... ...年過八旬的台泥榮譽董事長夫人辜嚴倬雲女士,特地花了9個小時到貴港參加儀式,分享兒子辜成允改造台泥的成就。
以上內容來自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5&ShowDate=20081206&IssueID=20081206&art_id=31204967&NewsType=1&SubSec=22>


辜成允接管台泥後,也積極經營中國大陸市場。過去父親辜振甫在世時,擔任海基會董事長一職,讓台泥眼睜睜看著其他上市公司相繼西進,但台泥還是得給足政府「戒急用忍」兩岸經貿政策面子,按兵不動,但是父親去世三年之後,辜成允對於大陸市場展開積極且靈活的策略:以華南為根據地,目標躋身中國前三大水泥集團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l&Path=2268527452/35al2a.cfm>


台泥貴港廠舉行竣工慶典,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飆(右)和董事長辜成允(左)共同擊鼓啟動竣工儀式
貴港十二月五日電(記者林豔華)台泥董事長辜成允今天在此間表示,儘管當前全球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也波及大陸,但台泥長期看好大陸水泥市場的信心絲毫沒有動搖。
台泥貴港廠今天舉行竣工慶典。辜成允說,這一波經濟危機來勢洶洶,但預計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也許二00九年下半年就將走出拐點,迎來新一輪發展的契機。大陸經濟很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並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能保持高速發展。

以上內容來自 <http://news.chinayes.com/NEWSBASE/20081206/WEB466.shtml?categoryType=both>

更早之前的2008年11月3日,也就是辜成允先生第二次與特偵組見面的前一天,陳雲林訪台,首先第一站就拜訪了辜嚴倬雲,有甚麼這麼緊急的事,第一站就要拜訪辜家!?

台北11月3日電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今天(3日)下午拜會台灣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女士。陳雲林表示將秉承汪、辜二老的精神,繼續他們未竟的事業。辜嚴倬雲則表示,陳會長親自率團來到台灣訪問,這件事本身就已經顯示出兩岸關係走出低潮,冬去春來,已經不遠了。

以上內容來自 <http://news.sina.com/us/sinacn/104-103-102-129/2008-11-03/02353398574.html>

這些訊息,讓我臨時起意,把這幾年來,從龍潭購地案到陳水扁被起訴期間,圍繞在辜成允身邊的重要事件依時間排序分析,竟然隱約看出後面似乎有影武者的可能性。

對辜家從2003年面臨破產及250億財務問題的危機當中(引用起訴書),一轉眼間,從2005年開始,可以斥資數百億大舉進軍中國水泥業,並在最近開始收成的資金財務來源感到好奇。

辜成允先生在破產危機中,捐政治獻金給國民黨,到底捐了多少? 對陳水扁家族不利的證詞,與其在中國數百億的投資計畫,有無關聯? 陳雲林訪台拜訪辜家與特偵組隔天就偵訊辜成允有無關聯? 這當中是否有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

辜家的企業在中國有龐大的投資,與潛在的龐大利益(或損失),這樣的證人辜成允對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所做的不利證詞,是否有任何的可信度,讓人十分懷疑。

對扁案起訴書的幾個看法

200多頁的起訴書在週末看完了,我個人有一些看法:

扁案起訴書,是一本商人遊走政商關係的教戰守則,更是MBA商業道德課程中媲美哈佛個案分析的絕佳個案。

扁案起訴書條列的證據,要將扁嫂起訴定罪,證據絕對充分,可以說服我,扁嫂-吳淑珍犯罪的罪證確鑿。
但是,起訴書中對陳水扁總統的指控,從國務機要費案、龍潭購地案、到洗錢案,個人認為證據實在薄弱,而且漏洞百出,說服力實在不夠,且有入人於罪的痕跡。

我從頭到尾仔細閱讀分析後,再加上比對許多時事與證人供詞發生的時間背景資料,找出幾點非常可疑的漏洞,並且發現中國政府可能從頭到尾介入與影響本案發展的佐證。讓我懷疑,阿扁一家人最後可能不是敗在檢調與政論爆料者的手上,而是敗在中國政府情治單位與對台統戰工作者的手上。

這週,我會慢慢分析對此案起訴書內容的一些看法與質疑。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自由台灣已死, 馬英九拒絕達賴喇嘛訪台



(Souce: Todayonline.com http://www.todayonline.com/articles/290555.asp)

國際新聞中與台灣有關最醒目的標題是:
"President Ma: Dalai Lama not likely to visit Taiwan for now".

馬英九不歡迎達賴訪問台灣的訊息,昭告世界,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標準已經全面向中國看齊,台灣不再是個自由開放的社會!

馬英九為了向中國輸誠,已經喪心病狂的葬送台灣自由民主的基本價值。
這是台灣此刻最深沉的悲哀。

達賴曾經在1997年,2001年間訪問台灣,最近,達賴表達再次訪問台灣的意願,馬英九明確的表示拒絕。這讓我們看清,馬英九是個為中國共產黨政權服務的僕人,根本不是捍衛台灣、或捍衛他宣示效忠的中華民國憲法的總統。

我建議馬英九可以將英文名字從Ma Ying-jeou改成 Ma Ying-jerk.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MJ:簡單讀英文: 跟Yahoo溝通的好辦法

MJ:簡單讀英文: 跟Yahoo溝通的好辦法

感謝MJ,讓大家有了與Yahoo高層直接溝通的管道。
希望大家的聲音,能讓身陷經營困境的Yahoo做出正確的決定,快快回到正軌。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Yahoo! did the damn thing again! Why Yahoo shut down Mango Daily blog?

It seems Yahoo! did not learn any lesson from Shi Tao's case (read Yahoo 'helped jail China writer', BBC News). Yahoo! did that damn thing again. This time, they did that damn thing to a blog, Mango Daily, that voices for Taiwanese democracy.

Lots of Taiwanese bloggers and readers anger about Yahoo's decision and they call for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on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I wonder why Yahoo! always does the wrong thing. No wonder its stock (Nasdaq: Yhoo) sunk and an analyst even advised "throw this stock away". The only upside news for this company is MSFT could buy it out. What a pity.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台灣雅虎事件若沒鬧上國際版面, 台灣網友將全體遭殃! - 行動方略


(楊致遠在美國國會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愧疚的看著師濤的母親. Source: Dailylife.com http://www.daylife.com/photo/04xz8pUgi77jI Photo from Reuter's Pictures)

台灣雅虎關閉芒果日報部落格的事件,若是沒鬧上國際版面,台灣網友將全體遭殃。

這篇文章說明如何讓雅虎奇摩台灣認錯。

以下內容,說明與分析台灣雅虎害怕什麼?如何讓雅虎正視此一事件。以團結台灣網友發動正確有效的國際聲援行動,拯救芒果日報。

台灣雅虎奇摩害怕甚麼?不怕什麼?

台灣雅虎不會怕這事件鬧上台灣任何報章媒體,鬧越大他們越坐收媒體免費宣傳的漁翁之利。

台灣雅虎奇摩會害怕的是,這事件鬧上國際版面,害怕芒果日報事件傳回美國,傳回給那些等著幫Microsoft及Google等利益團體在美國國會磨刀霍霍痛宰Yahoo!的美國國會議員們。因為去年(2007)11月,Yahoo!的楊致遠(Jerry Yang)才剛在20幾個律師的陪同下,到美國國會作證,為雅虎洩露師濤個人資料導致記者被中國政府逮捕並判刑十年的事件向師濤的家人公開道歉。

當時美國國會的外交委員會,甚至斥責Yahoo!涉嫌在國會作偽證。Yahoo!一年之內又再犯,把為台灣民主發聲的芒果日報關站,這事件若妥善向國際說明,將獲得美國國會重視,再回來調查Yahoo! 海外營運的惡劣行徑。


(楊致遠在美國國會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說明師濤事件,背後師濤的母親痛哭失聲的照片,楊致遠為了Yahoo!提供資料一事,向師濤母親道歉 Source: Dailylife.com http://www.daylife.com/photo/01zYaPcaQHe3T Photo from Reuter's Pictures)

各位想一想,若美國國會開始正視這件事情,再把Yahoo!高階主管叫到國會去,台灣Yahoo!的主管會不會遭殃?

該如何做? 策略與方法 -
如何宣傳贏得國際重視、尊敬與積極聲援?

1. 將此一事件以英文說明,發表到各大美國全國與區域型的主流媒體(i.e. Wall Street Journal,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USA Today, Los Angeles Time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San Jose Mercury News, Chicago Tribune等),或留言到各大美國主流媒體的專欄作家部落格上。

2. 透過英文的部落格搜尋引擎,尋找以下關鍵字"Human Rights"+"Yahoo!"+"Shi Tao"+"Arrested"+ "China",你會發現上千個歐美人權運動人士與組織近幾年來為師濤案件積極聲援的部落格,到這些部落格上用英文留言,讓他們知道Yahoo!在台灣又做了這樣傷害言論自由的事情,這些人權運動者不會輕易放過雅虎的。

3. 到美國熱門的股票討論區 - Yahoo!(Nasdaq: YHOO)的Yahoo! Finance Message Board,發表台灣雅虎關閉芒果日報事件的英文訊息留言。這個討論區每天有上萬人在閱讀,一定會讓引起華爾街及美國主流媒體注意。

該如何以西方人可以理解的角度描述芒果日報事件

1. 定位: 芒果日報 (Mango Daily)是一個為台灣民主發聲、強調台灣主權的個人部落格

2. 文章主軸強調普世基本價值: 人權 (Human Rights), 意見表達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正在台灣親中政府的壓迫當中快速失去,失去自由民主的台灣將是美國的重大損失。

3. 描述發生原因: 中國特使來台,台灣馬英九政府以犧牲台灣民主人權為代價的方式,試圖換取中國與台灣關係的改善,在政府創造的親中氛圍中,親中媒體為了自身在中國的龐大商業利益,打壓台灣人權與民主的聲音。 此一論點與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Jeromy A. Cohen)及許多美國主流媒體的看法一致。

4. 關聯與記憶喚醒: 將Yahoo!關閉芒果日報的做法與Yahoo!在2004年與中國政府配合,提供網友資料導致中國網友被逮捕判刑的事件連結,喚起歐美人士對Yahoo!曾協助極權政府侵害基本人權,沒有基本社會責任的深刻記憶,並轉化為對Yahoo!關閉芒果日報的抗議與譴責

台灣網友,為捍衛自己的言論自由與安全,開始行動吧!